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2-05-01 00:00
来源:市未保中心
“利用法律手段追回损失,帮助孩子走出沉迷网络的困境”
“提醒学生远离校园欺凌,遇到不法侵害主动报告家长和老师”
“主动搜集证据,代受助家庭向司法机关提出侵权诉讼”
……
这是发生在困境儿童走访中的暖心一幕。
4月30日,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益童基金会、南京乐行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施行六周年暨“‘未’童走访•法护成长”未保宣传法律援助活动。
当天,活动的启动仪式在玄武区未保中心举行。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吕芳、儿童福利处处长陈红,市律协副会长陈扬及未保社工、法援律师志愿者代表等共同举牌,启动“‘未’童走访·法护成长”活动。市律协教育与未保委主任李晓霞和玄武区儿童保护与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吴帆分别对走访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和辅导。
活动中,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带领玄武、秦淮、鼓楼、建邺、栖霞、雨花台、浦口、高淳等8区及江北新区的未保社工团队30位社工,与南京市律协30位法律援助律师及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30个小组,走访我市50户困境儿童家庭,将未保法律法规及爱心物资送到了孩子们的家中。
今年五岁的小静(化名)因妈妈犯罪入狱,跟随婆婆生活多年,去年春节期间,小静跟着婆婆去农村走亲戚,在观看邻居燃放烟花时,被炸伤了眼睛。经过多次治疗虽然保住了眼睛和基础视力,但除去高额的医疗花费之外,小静的面部还带上了难以愈合的疤痕。此次走访中,律师告诉小静婆婆,因为烟花爆竹本身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燃放者人身受到损害的,受害人既可以向销售商索赔,也可以向负有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厂家索赔。小静婆婆如果需要帮助,法援律师可以帮其搜集证据,代她们向司法机关提出侵权诉讼。
正在上初一的小雨(化名),很小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小雨爸爸因为患哮喘病,体质弱无法工作,父子俩的生活全靠政府的低保金。随着小雨逐渐进入青春期,小雨爸爸也感觉到自己需要多学习一些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知识,以指导长大了的小雨去应对学校生活及社会交往中的权益维护和其他法律问题。市律协未保委的法援律师入户走访后,向小雨和他的爸爸介绍了未保法及青春期男孩在初中阶段容易发生的权益受侵害事件,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醒小雨远离校园欺凌,遇到不法侵害要主动报告家长和老师。
强强(化名)今年上五年级,妈妈去世以后,爸爸忙于工作,婆婆是照顾他最多的人。疫情发生以来,因为上网课,强强经常用婆婆的手机,偶尔也会上网看视频玩游戏。去年夏天,强强趁着婆婆中午休息的时候,拿手机打游戏,一次性充值五千多元。要知道,这五千元几近婆婆和强强两个月的生活费。得知情况后,玄武区未保中心社工及时联系游戏公司,请检察官做个案指导,追回四千多元的损失。此次社工带着法援律师入户走访,不仅给强强,还给婆婆普及了未保法及网络保护的相关知识。
《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施行六年来,这样的暖心未保法宣传及法律援助活动还有很多。
南京市民政局组织法学和未保等领域专家,开展了103场公益讲座,惠及幼儿园、中小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和公安机关,直接受益人数为9732人。
编印“宁宁童童”系列漫画,内容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儿童防性侵》《儿童防疫》《困境儿童精准排查》等主题,向市民发放漫画读本及宣传资料共计25000余份,深受社会好评。
六年来,南京市民政局投入近100万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持续对《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及国家最新的未保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普及推广,营造了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